台风“派比安”来袭!广东开展南海台风综合协同观测
时间:2024-11-05 20:06:17 出处:探索阅读(143)
“受台风‘派比安’影响,派比安21到22日广东中西部海面、台风同观琼州海峡风力6到8级、袭广AG超玩会阵风9到10级,东开风浪较大,展南滨海旅游和海上作业、海台合协交通等需注意安全,风综及早避险,派比安并请密切关注台风最新信息。台风同观”7月20日8时30分,袭广广东省气象局根据南海台风协同观测技术组的东开发起要求,对全省滨海区域进行了靶向短信实验性服务。展南AG超玩会
7月20-22日,海台合协台风“派比安”来袭,风综在中国气象局观测司指导下,派比安广东省气象局联合国家气象探测中心、气象信息中心和卫星气象中心,香港天文台及福建、广西、海南各省(区)气象局开展第二次南海台风综合协同观测试验,这是广东省气象部门继台风“马力斯”第二次实验作业。
建立高效机制 南海台风综合协同观测
“各技术组成员,请主动对接好各省观测、预报和服务等单位,组织开展好综合观测、数据同化、预警预报、示范应用及评估工作。”7月18日,广东省气象台根据预报需求,在“南海台风协同观测”工作群向各单位发起协同观测试验。
广东省气象部门南海台风综合观测业务试点实施在今年年初已纳入中国气象局的设计总规划。5月27日,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印发 《强对流、台风等协同观测试点工作方案(2024—2025年)》,明确了协同观测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广东联合国家气象局局直属单位和兄弟身份建立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工作机制,靶向精准施策,充分发挥风云卫星、北斗探空、大型无人机、浮标、海上天气雷达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大国重器作用,综合利用“陆海空天”各类观测手段,开展以预报为主导的南海台风综合协同观测试点业务,构建多源观测设备协同新示范。
6月13日,南海台风综合协同观测业务试点启动会在广州召开。启动南海台风综合协同观测业务试点,不仅发挥了综合观测系统建设的显著效益,同时也提升了精密监测对精准预报、精细服务的支撑能力。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强度增加,防灾减灾任务繁重,智能加密目标观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广东启动南海台风综合协同观测业务试点,是我国在台风监测预警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副司长熊亚丽表示。
主导业务试验 南海台风全生命过程协同观测
“南海台风协同观测提供‘派比安’台风云系的精细动热力结构信息,为研判台风发展演变动态提供参考依据。”7月21日,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程正泉正在利用此次观测数据和产品分析研判台风“派比安”的最新动态。
广东省气象部门始终基于自主研发的CMA-TRAMS的集合预报和集合敏感性分析方法(ESA),建立台风目标观测区模拟系统,进行敏感区域判别。针对此次台风“派比安”,国家气象探测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香港天文台和华南四省根据试验敏感期,共同建立了沿海风云卫星、北斗探空海上天气雷达等常规观测手段和大型无人机、有人飞机、漂流浮标、无人船等机动观测联合的协同观测方案,联合开展观测、数值模式、预报、服务大协同业务。
此外,广东省气象部门还利用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开展台风“派比安”即将登陆时伴随的风暴(龙卷)精细化观测。
深化示范应用 观测预报模式服务大协同
“此次下投的无人机探空数据,同步应用在广东区域模式CMA-TRAMS的同化试验中,改进了较长的预报时效(72h后)台风路径、降水的精细化预报效果。”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副所长周芯玉说。
与无人机深度“配合”的香港天文台挑战者Challenger605型飞机,携带飞机综合气象要素测量系统AIMMS20,首次与广东省气象局共同规划台风“派比安”路线,穿越台风眼壁飞进台风风眼中心,进行有人飞机穿越台风开展气象观测,收集大量从台风外围到台风中心内部结构的高空风、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数据,并通过专线上传至广东省气象局,实现数据共享。
香港天文台与广东省气象部门在精细化预报、多灾种预警、人工智能、共享气象软件、遥感观测应用和研究等多方面紧密合作,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更多元化、更先进、更优质的气象服务。
南方网、粤学习见习记者 王子瑜
通讯员 王天巍 任倩